查看原文
其他

云中锦笺|讲述中国莎学朋友圈的故事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6

莎士比亚曾在诗中写道: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屠岸先生译文: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 / 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

书写和阅读可以延续对美好事物的记忆,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文字可以将美好记忆带入更多读者的心间,而且文字交流是集体记忆的方式,可以克服个体记忆的局限,保持记忆的长久性。集体记忆不会随着个体的消失而湮没,而是通过代际交流继续传播,让友爱和美好代代流传。


云中锦笺:中国莎学书信

杨林贵 李伟民 主编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本书是一部“中国莎学故事集”,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主要是中国莎学朋友圈的故事。里面有几代中国莎学学人的真迹及其背后的故事,如一部精彩的莎剧,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中国莎学研究界第一部书信集,也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第一部反映中国学者心路历程与研究心得的合编书信集。书信作者包括曹禺、朱生豪、卞之琳、李赋宁、杨周翰等前辈学者。
书中收录的书信凝聚着几代文化人的学术追求,真实记载了莎士比亚在中国传播和欣赏的历史,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记录天才青年翻译家朱生豪的莎学经历
本书开篇收录的是天才的青年翻译家朱生豪(19121944)写给女友宋清如的部分信函。伟大的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是很多中国人开始认识莎士比亚戏剧并与莎士比亚结缘的媒介。
他在艰难困苦、贫病交加和战火动乱中用不到10年时间独自完成了翻译31部半莎剧的英雄壮举。后经过其他译者补译,于197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是最受欢迎的中文译本。他的翻译并非十全十美,从某些批评角度看亦有瑕疵,但其译文所传递的神韵无可替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译文。


书信手稿能够留存下来这件事本身就是莎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佳话和奇迹,这些书信饱经磨难,与朱生豪莎剧翻译手稿一样,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和“文革”时期的浩劫。尤为可贵的是,宋清如把包括书信在内的全部朱生豪手稿都奉献了出来,让读者一睹这对“神仙眷侣”的青春话语、患难真情与才华绽放。
从这些真情流露的书简里,读者也可约略感受到在那物资、信息两皆匮乏的时代,以一人之力应付莎翁,应是何等艰辛!而朱生豪先生偏偏又是绝顶认真负责的译者。

信中写道:
 “昨夜我作了九小时的夜工,七点半直到四点半,床上躺了一忽,并没有睡去。《仲夏夜之梦》总算还没有变成《仲秋夜之梦》,全部完成了。”
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朱生豪先生几乎成了工作狂。但他喜欢这项工作,做起来有成就感:
“我已把一改再改三改的《梵尼斯商人》(威尼斯也改成梵尼斯了)正式完成了,大喜若狂,果真是一本翻译文学中的杰作!把普通的东西翻到那地步,已经不容易。莎士比亚能译到这样,尤其难得,那样俏皮,那样幽默,我相信你一定没有见到过。”
相信主要是这种可爱的自负,支撑着他不眠不休地翻译、誊抄、一再修改。即便如此,他也承认自己过的是非人的日子:
“我巴不得把全部东西一气弄完,好让我透一口气,因为在没完成之前,我是不得不维持像现在一样猪狗般的生活的,甚至于不能死。”
朱豪生先生以翻译莎士比亚为业,为乐,为荣,甚至为己任,故有如此斐然的成就。然而为此他也赔上了宝贵的健康。就在他大功将要完成之前,20世纪华文世界最杰出的莎士比亚翻译家病逝了。“不能死”的他死了。何等令人扼腕叹息!
这些历史见证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字见证,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接受史,更好地了解朱生豪等在那个年代翻译莎士比亚的艰难和他们的心路历程。另外,这些手稿对于莎剧的中文翻译史以及朱生豪翻译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对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的宝贵资料。







收录几代莎学人故事的点点滴滴见证中国莎学的发展历史与成就
书中的书信不仅记录了朱生豪那代人的私人情感和他们致力于译介莎士比亚的奋斗精神,更多的是见证了中国莎学的历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莎学成就。
中国莎学与英美莎学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蓬勃发展,甚至让曾任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院院长的菲利普·布洛克班克(Philip Brockbank),在应邀参加1986年举办的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后发出了“莎士比亚的春天在中国”的感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离不开老一代学者的开创性工作,离不开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以及地方莎学组织的推动和几代莎学同仁的共同努力。

“莎学书信”讲述了中国莎学的故事。从“莎学书信”汇聚的故事中可以部分地勾勒出中国莎学历史、人物群像、心路历程以及莎士比亚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的发展轨迹。更准确地讲,“莎学书信”是中国莎学史的佐证材料。
给中国莎学立传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孟宪强的《中国莎学简史》以及李伟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语境中的接受与流变》等著作。这些著作总结了中国莎学百年取得的成就,强调世界莎学的中国叙事,特别是《中国莎学简史》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莎学”这样的重要命题,充满了国家意识、时代意识、自觉意识和前瞻意识。

也正是在《中国莎学简史》出版前后,国内外学者有大量书信往来,不断交流关于中国莎学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讨论“中国莎学走向世界”的问题。
 






表露中国莎学的情怀和走向世界的展望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莎学的一个鼎盛时期,也就在这个时期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国莎学走向世界”的梦想,并开始参与国际莎学活动,这标志着中国莎学不再自说自话,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中国学者参与国际莎学活动的记录在本书中有所反映。比如,19929月裘克安先生在写给孟宪强教授的信中,提供了一些关于中国学者参加重要国际莎学会议的信息。参加的大多是老一代莎学学者。千禧年后,更年轻的学者得到推荐和邀请。
中国莎学的成就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本书中,除了莎学前辈的珍贵莎学书信,还包括部分手迹的扫描件和活动照片,让后人得以一睹前辈的音容笑貌以及优雅手迹。






作者简介

杨林贵

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世界莎士比亚文献》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2010年起受聘为东华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东华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外语学院副院长。


李伟民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主编,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总主编前言

 世界莎学 中国叙事——“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 杨林贵


编者序言一 莎友真情见证 莎学史迹实录 / 杨林贵


编者序言二 海内莎学知音 天涯君子传书 / 李伟民


顾问序言一 中国莎学与中莎会 / 曹树钧


顾问序言二 捧读莎学书简(外一篇) / 彭镜禧


朱生豪致宋清如的译莎书信


中国莎学集体书信集

(细目从略)


索 引

后 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笔者这代读书人(后“文革”时代上大学的人)差不多都有通过朱生豪译本研读莎士比亚的经历。广大中文读者能够欣赏莎士比亚大多得益于朱生豪的翻译。我也是通过朱生豪才开始认识莎士比亚艺术殿堂的辉煌。在从原文作品中汲取莎作提供的精神营养之前,我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朱生豪译本就是莎士比亚。英语莎作不消说对于一个刚学英文没几年的读者有多困难,即使是对于英语是母语的英美大学生,莎士比亚的Early Modern English(早期现代英语)也是个挑战。我给他们讲授莎氏作品时常常要用现代英语来翻译某些地方,或者解释某些已经在现代英语中消失的英语语义以及语言结构。我常常对我的美国学生讲,我接触莎士比亚要比他们容易得多,因为我开始读的是朱生豪为中国读者提供的通俗读本。


朱生豪用现代汉语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使我们感到和莎翁更加亲近。也许朱生豪的语言对于当今年轻读者有一定隔膜,但是我这代人,一下就被精妙的几乎可以和莎氏原作相媲美的个性化语言所吸引。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介绍无疑给禁锢多时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空气,而给我们带来这股生动气息的就是朱生豪先生的翻译。正是朱译本中的这种灵性引导着我一步步接近莎士比亚的文学圣地。大学时代,图书馆里有美国大学所捐赠的原版书,我找来莎剧原文阅读,开始时感觉非常吃力。幸好有了读朱译全集的基础,不至于望而却步。后来,开始比较译文与原文,自以为发现了译文与原文上的出入,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比朱生豪的译文更好的处理办法。


再后来,在美国大学学习莎士比亚、教授莎士比亚,虽然用的都是英文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但是,无论何时都有回头读朱生豪译文的冲动,因为朱生豪的散文译文中透着诗意,不仅没有背弃莎作亦庄亦谐、亦雅亦俗的特色,语言符号内外还渗透着翻译家的个人气质以及语言能指之外的中国文化内涵。因此,我的精品收藏中,除了几套英文全集,还保留着三套完整的朱生豪译本。朱生豪译本在我经过了20年北美学术游历后仍然收藏在我的书架的最重要的位置。青年朱生豪的书信同样精彩纷呈,是书信乃至散文文学的佳作。朱生豪写给女友宋清如的信,既是情书又是译莎记事或者心得交流,其中饱含的情愫,既对情人又对莎翁,既内敛又外溢,既浪漫又书呆子气,甜而不腻的爱情告白中洋溢着别样的幽默。


一个书呆子的浪漫原来可以通过谈论莎士比亚来传递!朱生豪于1933年至1942年写给宋清如的情书几乎每篇必提到莎剧或者他的翻译处理,对莎剧一本正经的言说与调皮可爱的逗趣相得益彰,正如朱生豪的译笔,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当一个才子跟一位佳人谈情说爱,不时拿着“坏孩子”的腔调说正经事,这个女孩子多半难逃情网,越陷越深。在宋清如的心中怕是爱得更深了。实际也是如此,宋清如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这位失了业的穷书生,并在逃避战乱的困苦岁月中充当他的“保护人”,给他提供避风港,让他能够“闭户家居,摒绝外务”,专心翻译莎剧。







莎士比亚研究丛书

“莎士比亚研究丛书”的出版既是为了纪念莎士比亚、为世界莎士比亚盛会献礼,也是为了让对莎士比亚研究感兴趣的年轻一代更多了解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莎学所取得的成就,为中国莎学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做好准备。



点击链接即可了解本丛书更多详情:莎士比亚研究丛书|荟萃中外莎学的代表性成果莎士比亚研究丛书|呈现大师的时代风采
往期回顾高俅,究竟是如何攀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宝座呢?如果你要了解法国文学,这套经典著作千万不能错过!复旦名师讲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带你全面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研究《春秋》穀梁学派学术思想之要籍著名经济史学家李伯重先生谈本行内外与中西之间的精彩历史!叶嘉莹:“诗之写作主要是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新书推荐|全方位呈现鲍德里亚的艺术哲学
《商队城市》:探秘黄沙中失落的古城,追溯一段人类文明交流史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中锦笺|讲述中国莎学朋友圈的故事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